校园内的人际关系,包括正式的关系和非正式的关系,一般是通过交往形成的。在学生中间,有正式的同学关系、同志关系、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也存在着非正式的心里相容,情投意合的友伴关系或其他关系。作为社会的人,应该懂得交往,善于交往。古人云:“在家不会迎宾客,出门方知少主人。”说的也是这个道理。但是,与谁交往?怎样交往?这类问题本身是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知识,其中也牵涉安全问题。这里仅从安全的角度谈谈交往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明确最基本的交往关系。校园的人际交往是具有多样性的。从结构上来看,有垂直的,有水平的,也有两者交叉的,学生大多选择后两者。就方式而言,有单向的,有双向的,学生也是倾向选择后两种。这都很自然。但是就交往的对象和范围而论,除了受个性差异心理的制约,同时也受特定环境的制约。这里,一个最基本的现实是,无论学校大小,专业如何,班集体总是校园中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在班集体内,客观存在着共同的学习目标,系列的教学计划和大体一致的活动方式。这样,在这个特定的环境里形成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就成为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同学之间的友谊和正常的师生情谊比什么都可贵。唯有正确处理好这两种基本关系,才能促成我们顺利完成数年的学习任务。
2.不要用感情代替理智。人的感情,是主体与客体的交流,是主观体验,也是对外界的反映,本身应该包含有合理的理智的成分。我们有些学生在交往中受骗上当,往往吃亏于感情用事,一味“跟着感觉走”,而缺乏理智。因此,在任何交往场合下,我们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对外界做出正确的反映。这其中,特别是要学会区别对待不同类型的人。
(1)对于熟人或朋友介绍的人,要学会“听、观、辩”,即听其言、观其色、辨其行。态度诚恳而不失轻浮,三思而后行,不要“一是朋友,都是朋友”。
(2)对于“初相识”,要谨慎,在不了解对方的时候,不要轻易露出自己的底细。“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3)对于那些“来如风雨,去似微尘”的上门客,态度要热情,处置要小心。要避免单独行事,必要时可在集体环境中接待。
3.交往要有选择。
(1)择其善者而从之。真正的朋友关系首先是志同道合的,应该建立于高尚的道德情操的基础之上,是真诚的感情交流,而不是一种简单的利益和利害关系。要记住:了解—理解—谅解。
(2)注意“四戒”。戒交低级下流之辈,戒交挥金如土之流,戒交吃喝嫖赌之徒,戒交游手好闲之人。
4.意识到相对公开性。这种公开性体现在两个方面:
(1)有些人习惯于把交往看作是自己的隐私,这是个人的权利。但是,既然是交往,就不存在绝对的保密。有些交往关系,在自己认为合适的范围内透漏或公开,更适合安全的需要。
(2)交往中查明对方的疑点或已经受骗上当,应该及时处置,向老师或学校保卫部报告,切勿“哑巴吃黄连”。